收起
2024年度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公报
来源: 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:2025-05-15 累计次数: 字体:[ ]

2024年,全市人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人社厅的精心指导下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紧紧围绕“民生为本、人才第一、就业优先”工作主线,担当作为、积极进取,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。为全面反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,现发布本统计公报。

一、就业创业

2024年末,全市常住人口775万人,较上年末增加0.15万人,其中16-59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433.1万人,较上年减少6.5万人。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,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,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。全市提供就业岗位34.03万个。共有6.41万名城镇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,其中,有1.82万名“4050”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。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.36亿元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46家,其中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9 家,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1家。

2024年,选派4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“三支一扶”服务,圆满完成2024年度“三支一扶”招募计划。开展“三支一扶”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专项招聘工作,18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上岗。

二、社会保险

(一)养老保险

2024年末,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为180.69万人,较上年末减少0.39万人,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数为93.37万人,较上年末增加4.43万人。各县(市、区)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均较上年提高20元/月,其中:海门区、崇川区、苏锡通园区、开发区、通州区以及通州湾示范区324元,如东县241元,启东市248元,如皋市235元,海安市228元,全市共有180.23万人因此得益受惠。

2024年末,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为14.47万人,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数为10.08万人,分别比上年增长0.12%和2.31%。

2024年末,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13.01万人,较上年末减少7.01万人。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为180.23万人,较上年末增加4.9万人。

(二)失业保险

2024年末,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48.05万人,较上年末增加0.94万人。全年共为62537名失业人员发放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。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2103.87元,较上年增长7.95%。全年为6.65万家市场主体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.08亿元,惠及93.41万名职工。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12.2亿元,较上年增长7.48%,基金总支出12.93亿元,较上年增长19.39%。

(三)工伤保险

2024年末,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63.64万人,较上年末增加2.66万人。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.7万人,较上年增加0.06万人。全市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%。全市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10.04亿元,总支出10.54亿元。完成劳动能力鉴定14157件,其中经伤残鉴定达到等级11732人,非因工(因病)符合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619人。全市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人均月标准从3155元提高至3258元,较上年增加3.26%。

三、劳动关系

2024年,积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,指导用人单位围绕职工权益落实中的短板、弱项和职工诉求集中的问题开展专项集体协商。从1月1日起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,市区(崇川区、通州区、海门区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、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、通州湾示范区)、启东市执行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2490元,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24元;海安市、如皋市、如东县执行二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2260元,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22元。组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,涵盖农、林、牧、渔业,采矿业,制造业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18个行业门类,对1099家企业及186944位从业人员的用人成本和工资报酬数据严格筛选、分类录入、分析审核,部分行业和职位工资参考价位按10%、25%、50%、75%、90%等五个分位值以及平均数的呈现形式公开发布。按季度开展94家制造业企业人工成本监测。统计分析市属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,加强其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和调控。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、快递业劳动用工管理指引服务。对劳务派遣单位开展信用等级评价,评出AA级9家、A级21家、B级759家、C级412家。

2024年,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主动监察检查用人单位4590户,涉及劳动者76652人。书面审查用人单位21175户,涉及劳动者50.18万人,已办结群众投诉举报线索30590件,其中非立案处理28757件,立案处理1833件,按期结案率100%。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,为9719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6228.09万元,共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1454份,督促729户用人单位为8365名劳动者补缴社会保险费726.58万元。

2024年,全市各级仲裁机构调处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952件,其中立案处理案件6444件,结案率97.14%,调解成功率83.18%。为劳动者争取工资、加班工资、经济补偿、工伤待遇等共计3.04亿元。全市立案处理10人以上集体争议案件35件,涉及劳动者689人,其中立案处理50人以上重大集体争议案件4件,与上年数量持平,涉及劳动者502人。

四、人才人事

2024年末,全市共有博士后设站单位140个,全年招收博士后58名。全市共吸纳新增参保高校毕业生50199人,其中博士生101人、研究生1938人、本科生20347人、专科生26548人、技能人才1265人;新增参保高校毕业生中,通籍毕业生19125人,占比38.1%。

2024年,发放市区本科生综合补贴63502人次,共计2.63亿元。科学规划实施校园招聘“南通日”,走进11省22地,服务企业3626家次,提供岗位11.8万个。

2024年,全市职称申报人数2.5万余人,获评高级职称4496人(其中正高级593人);获评中级职称5672人(不含考试获得人数),研究生初定中级职称795人。累计享受特贴人员135人。

2024年末,全市共13所正常招生的技工院校,在校生31085人,年均招生11000人左右,面向社会开展培训6.32万人次。全市技能劳动者达150.39万人次,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达55.27万人次,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比例达31.62%,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比例达36.75%,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为1161人。2024年,全市开展职业技能鉴定6.84万人次,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.5万人次,新增高技能人才1.15万人次,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1620人次。

新增3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;新增江苏省卓越技师6人(A类2人,B类4人);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;新建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,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4家。

2024年末,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实现全覆盖,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为100%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,岗位设置完成率为100%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行,全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247人。2024年,共完成43项人事考试报名及考试,报名考试人数达15.67万人,考试总科次31.86万科次,人事考试项目规范管理达标率100%;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培训考核人数2783人,其中等级工申报106人,技师选拔申报70人,高级技师申报61人,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报名2546人次。

五、行风和基础建设

打造人社数字政务服务综合平台,全面推进“一网办”“一门办”“一窗办”“就近办”“一次办”综合服务改革。通过统一事项标准,简化服务流程、规范办理环节,实现人社业务“一网办”;建成人社综合服务大厅,所有业务均进驻服务大厅,线下办理“一门办”;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和专门业务受理窗口,强化综合服务业务水平,社保卡申领、失业保险金申领、社会保险业务同一窗口办理,不断提升“一窗办”能力;高频事项下沉合作银行、街镇、

社村,群众就近就可办理人社相关业务;整合串联人社服务事项,推进“退休一件事” “工伤一件事”等诸多“一件事”改革,不断提升群众方便、快捷的办事体验。

2024年12月底,全市社保卡持有量837.03万张,电子社保卡签发数613.14万张,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79.13%,“社保卡经办网点”达1256个,分布在各级政务中心及社保卡合作银行网点。2024年,签发电子社保卡65.32万张,“12333”提供综合咨询服务85.14万人次,电话主动评价满意率99.61%。

备注:人口数据来源于南通市统计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