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265号提案的答复(关于推进南通“美丽海湾”建设的建议的提案)
来源: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:2024-11-05 11:40 累计次数: 字体:[ ]

农工党南通市委员会:

贵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推进南通“美丽海湾”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近年来,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坚持陆海统筹、综合治理,聚焦海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关键领域,全面推进“水清滩净、鱼鸥翔集、人海和谐”的美丽海湾建设。

一、工作开展情况

(一)坚持规划引领,构筑绿色屏障。一是优化沿海空间布局。《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将“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”纳入城市性质定位,规划沿海生态岸线占比达40%。编制《沿江沿海地区空间布局规划》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》,以打造人海和谐的生态带、面朝大海的风光带、高质量的蓝色经济带为目标,构建“一湾、两区、一带、八廊”陆海统筹空间格局。打造沿海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标杆区,对440个陆域、131个近岸海域单元严格管控。二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。出台《关于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构建低效产能退出机制,推进纺织印染、船舶海工等重点行业“一行一策”绿色化改造。全国率先开展工业园区定值定量管理,强化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污染物总量和浓度双控,获生态环境部肯定。出台《关于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的行动方案》,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。

(二)坚持综合施策,彰显生态底蕴。一是源头削减陆域海域污染。“十四五”以来完成1000余项水污染治理工程,实施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三年行动计划,5个沿海县(市、区)累计削减COD6224吨、总氮2388吨、总磷280吨以上。同步开展入海河流及河口海域溯源整治,强化“一河一策”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。全面完成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,区域治水面积覆盖4000平方公里。在全省率先出台《池塘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》,规模以上海水养殖场均完成生态化改造。2022年以来入海河流断面优Ⅲ类比例保持100%;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三年达87%以上。二是系统推进滨海湿地修复。全市滨海湿地范围内建成国家级海洋公园2个、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、省级湿地公园1个、湿地保护小区14个。全面启动互花米草专项治理,完成治理面积3.3万亩,有效保障滨海湿地生态安全。三是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。建成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,观测记录物种达3789种,“江豚湾”成为南通生态文明建设新标识。积极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,实施长江口鳗苗捕捞管理专项整治,如东县小洋口滩涂湿地建成勺嘴鹬保护小区高潮位栖息地。

(三)坚持典型示范,绘就和谐画卷。一是凸显沿江沿海特色风貌。聚焦优江拓海、陆海统筹、“三生融合”,430公里沿江沿海生态带全线贯通,沿线建成10个特色示范段。实施65个沿海特色风貌塑造项目,高品质建设沿江“南通之链”、沿海“缤纷百里”生态带。二是扎实推进美丽海湾示范创建。在全省率先出台“十四五”美丽海湾试点建设方案,如东小洋口段、洋口港—东凌段、启东圆陀角段入选省级美丽海湾。作为全国首批4个海洋碳汇监测评估试点城市之一,率先建设海岸带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系统,为进一步深化碳监测评估工作,提升减污降碳协同监测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。三是持续攻坚岸滩环境整治。组建覆盖沿海的巡湾员队伍,持续开展岸滩环境综合整治,实施重点岸段海洋垃圾清理行动,连续六年举办“守护美丽岸线”净滩公益行动。组建全省首支环保公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融合战队,生态环境、海警、渔政等部门常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,严厉打击海岸带暗管偷排等违法行为。

二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
当前,我市美丽海湾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距离全国优秀案例和群众期待仍有差距,亟需通过实施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,推动海湾生态环境整体改善,让“水清滩净、鱼鸥翔集、人海和谐”成为滨海常景常态。

(一)打造美丽海湾名片。加快优秀经验模式总结推广,谋划推进南通标志性亮点工作。加强沿江沿海特色风貌塑造,加快建设沿江沿海生态廊道,营造自然和谐、蓝绿交织的沿江沿海生态环境。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,依托生态带加快文旅资源整体联动、串珠成链。重点推动沿海启东圆陀角、江海澜湾,如东小洋口旅游度假区质态提升,力争在“十四五”期间沿海区域创成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2家,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。持续优化沿海生态环境,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,强化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,“一湾一策”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、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。积极推动启东南段等岸段入选全国优秀案例。

(二)重点攻坚突出问题。围绕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,持续深耕海工装备、海洋船舶、海洋新能源等优势产业,转型提升海洋渔业、海洋运输、海洋工程建筑、海洋旅游等支撑产业,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、现代海洋服务等新兴产业。持续开展入海污染防控,制定实施新一轮近岸海域污染削减三年行动计划,“一河一策”开展流域总氮等污染物协同减排,持续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,完善入海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,建立健全常态化全过程监管机制。学习浙江台州、福建厦门等地海洋垃圾治理的成功经验,因地制宜建立海洋垃圾清理处置和监管机制,实现海洋垃圾防控的制度化、规范化。高质量科学推进互花米草治理,确保2024年完成8.4万亩治理目标任务,坚决遏制互花米草扩散趋势,维护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。按照“宜林则林、宜草则草、宜滩则滩”的原则,开展治理后生态修复。

(三)健全长效监管机制。坚持先行先试,长效推进,着力构建系统化、规范化、长效化的美丽海湾建设推进机制。定期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成效评估,确保美丽海湾建设成果不倒退、不缩水。组织开展海湾精细化调查,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作为调查的的关键内容,逐步摸清海洋生态家底。配合建设国家美丽海湾智慧监管平台,实现湾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状况、人类开发活动状况等的一体化、精细化、智慧化监管。拓宽公众参与渠道,引导发挥社会团体、志愿者等参与美丽海湾建设和海湾综合治理,宣扬先进典型,引导公众走近海湾、亲近海湾,增强公众参与获得感。

南通市生态环境局

2024年9月1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