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刘正午委员:
您提出的《关于优化主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齐全建设的提案》收悉,首先感谢您对城市道路建设管养工作的关心和指导。我局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对您提出意见进行研究办理,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。
一、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运行情况
我们结合城市道路运维和道路交通组织等情况,针对交通组织、道路养护、配套设施等方面剖析存在的薄弱环节,进一步梳理堵点难点。一是部分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,市区车流量持续增加,特别是医院、学校、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区域,早晚高峰期拥堵现象尤为突出,现有的交通设施不能满足疏导需求,交通组织有待进一步优化;市区部分主次干道没有充分考虑朝夕车流大,交通信号灯配时不尽合理,造成通勤短时拥堵;公安交警部门采取警力下沉一线维持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秩序,手段较为单一。二是市政道路设计标准还需提升。市区部分道路特别是家门口“最后一公里”建设标准不高,市政配套设置不规范,种类和数量不足。市区道路还存在少量水泥路面,道路设计标准较低,存在裂缝、错台等病害,且易产生交通噪声。三是部分道路管养存在短板。沥青路面长期使用老化,裂缝、坑塘、龟裂等病害维修还不够系统,路面维修质量受天气、材料影响较大,导致维修效果不理想,影响通行体验。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被损坏侵占的现象还时有发生,城管、交警、市政等多部门及时发现联合整治还存在薄弱环节。
二、多措并举提升道路通行质量
(一)优化交通组织打造市区安全通行环境。市交警部门为了缓解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拥堵问题,加紧研究对策,开展相关试点工作。一是开展拥堵路段改造。开展市区拥堵点段研究分析,针对性制定节点改造方案,全力推动堵点、乱点治理提升行动。如在通富路世纪大道路口采取了潮汐车道、可变车道、调整路口交通渠化等综合改善措施,极大提高了该路口的通行效率;对通大附院周边单行交通组织进行优化,减少交通冲突,提高了局部路段和路口的通行安全和通行效率。二是推动信号配时优化。近年来,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信号优化提升工作,将其列为“为民办实事”项目重点推进。市交警部门聘请专业团队,成立工作专班,按照“边查边改”的工作思路,对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、不科学的问题即查即改。截至目前,市区共新增、优化城山路、园林路北段、深南路等40条绿波路段,涵盖155公里干线道路和306个信号灯控路口,优化后的道路双向平均停车次数总体减少43%以上,双向平均行程时间总体缩短15%以上、双向平均行程速度提升20%以上。三是加强交通设施维护。市交警部门坚持交通设施动态巡查维护机制,组织3支专业维护单位高频开展道路交通设施巡查整改,发现设施损坏破旧、不规范设置的,及时维损见新。同时继续强化高峰时段交通秩序管控,常态化抽调机关警力充实路面力量,指挥疏导易堵交通节点。
(二)推进道路维修养护消除路面病害隐患。一是推进市管道路白改黑研究。我局市政部门全面梳理市本级现有混凝土道路情况,目前尚有人民路、城港路、崇川路等5条路段,道路全长14.57公里,道路面积约72.3万平方米,水泥路面合计约31.67万平方米。今年将道路白改黑研究列入城建计划,目前已初步完成研究成果,为下一步实施做好项目储备。二是组织道路出新改造。结合一二号线轨交恢复工程,对市区10余条道路改造出新。其中人民路、青年路、濠西路等道路采取“破碎板维修并注浆+同步碎石纤维封层+高粘高弹沥青面层”的改造措施,解决原有混凝土路面弊端,降低道路通行噪声,提升行驶舒适性。近年来崇川区开展“最美回家路”建设,有效提升市民家门口道路品质。三是加密提质道路养护。市政养护部门按照“随坏随修、应修尽修”的养护理念,加强道路的巡查维修养护,累计维修城市沥青道路4.5万平方米,人行道5.9万平方米,侧平石近8.7千米。同时积极听取市民意见,针对12345、12319平台市民反馈的病害面积较大、道路破损严重的路段开展集中维修,近两年开展了永和路、长泰路大修工程,从源头消除道路病害。
(三)更新养护理念提升道路精细化养护。一是积极探索道路养护新技术应用。道路交叉口处由于车辆经常性停刹,沥青非常容易起拱,采用灌入式抗车辙路面预防性养护新技术,中和沥青路面的强度、刚度与韧性,有效提升道路抗车辙强度和耐久性。采取灌入式抗车辙路面改造、沥青路面微表处、精细磨耗层等四新技术应用,利于道路病害治早治小,延长道路使用寿命,保持设施完好。二是开展城市道路精细化养护。今年,我局市政部门创新养护组织方式,采取片区化、系统化、精细化养护手段,重点打造“一片区两节点”综合优质养护片区,提升道路、绿化及配套设施的养护水平。优质养护片区啬园路-青年路、园林路-跃龙路合围内28条主次干道及配套设施,采取沥青专业化维修班组维修沥青路面约9000㎡,维修出新道板5000㎡,路牙沿、插边石及树穴石维修约2800m,更换隐形井盖72座,灌入式抗车辙1300㎡,较好提升了道路养护质效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
我局将继续会同交警部门,紧紧围绕群众出行需求,科学统筹、精心谋划,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,不断优化提升道路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。
(一)持续推进道路拥堵治理。围绕“医、校、商”以及拥堵路口开展精细治理,固化形成可变车道、路口渠化、右转让停、借道左转等治理“菜单”。倾听群众诉求,定期邀请市民巡访团、媒体及驾驶员代表等对市区信号灯设置及配时情况提出意见建议,不断优化完善。紧盯秩序乱点,高频组织警力开展秩序整治,严查违停、不礼让等交通违法行为,持续净化路面通行环境。
(二)常态化开展道路管养。一是实施定期的路面检查。通过道路无损检测技术评估道路状况,及时发现裂缝、坑洞等早期损伤。二是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。路面磨损老化、病害集中路段通过预防性养护有效缓解路面病害。三是继续探索片区化维护。通过制定‘一路一策’的维修方案,分析确定重点维修区域、范围及方向,精准化维修,精细化养护。
(三)积极谋划道路建设改造。一是将市区使用年限较长、病害、老化严重市管路段列入改造工程项目库。今年我局对市区3条水泥道路开展白改黑研究,分析病害形成维修方案。二是根据财力情况,区分轻重缓急编制年度实施计划,目前长泰路正在开展大修维护,后续积极推动将崇川路、钟秀路等列入城建计划组织实施。同时加强工程全过程质量管控,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决算审计,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。三是加强行业管理,指导崇川区继续开展“最美回家路”等为民办实事项目,同时会同城管、交警等部门定期开展道路设施巡查,整治乱停车、乱侵占问题,保护更新改造成果,让市民出行安全又舒心。
南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
2024-08-23